山芝麻

山芝麻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山芝麻
拼音拼读
shān zhī má
药材别名
野芝麻、假芝麻、白头公、苦麻、大山麻、石秤砣、山油麻
英文名称
screwtree root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分
梧桐科植物山芝麻Helicteres angustifoliaL.的根。
动植物形态
小灌木,高达1米;小枝被灰绿色短柔毛。叶狭长圆形或条状披针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上面无毛或几无毛,下面被灰白色或淡黄色星状茸毛。聚伞花序有花2至数朵;萼被星状短柔毛,5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片,淡红色或紫红色,基部有2个耳状附属体;雄蕊10枚;退化雄蕊5枚,浅型,甚短。蒴果卵状长圆形,密被星状毛及混生长茸毛。
产地分布
常见于山地和丘陵地。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湖南、云南、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采收,以夏、秋采者为佳。挖取根部,抖净泥沙,除去须根,斩成短段,晒干。
药材性状
圆柱形,略扭曲,根头部常带有结节状的茎枝残基;商品多已斩成2~3厘米长的段块。表面灰黄色、灰褐色或灰黑棕色,偶见坚韧的侧根或突起的侧根痕;栓皮粗糙,有纵向或斜向裂纹;老根栓皮呈层状,易剥离,剥离后颜色较深。质坚硬,断面皮部略厚,暗灰黄色或暗棕色,强纤维性,易与木质部剥离,并呈撕裂的麻皮状;木质部黄白色,具细密的放射状纹理。气微香,味苦、微涩。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归肺经、大肠经。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止咳。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
用量15~30克,鲜品30~60克,煎服;外用适量,以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调敷。用治感冒高烧、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麻疹、咳嗽和疟疾;外用治毒蛇咬伤、外伤出血、痔疮、痈肿疔疮。
药理研究
山芝麻提取物具保肝护心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杀菌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抑菌作用。山芝麻甲酯、山芝麻宁酸甲酯、山芝麻宁酸均具有降低转氨酶作用。
化学成分
含葫芦素E、小麦黄素、2,6一二甲氧基对醌、乌苏酸、3-O-p-D-吡喃葡萄糖、谷甾-5-烯-3-β-醇苷和麦角甾醇。山芝麻根含p-谷甾醇( O -sitosterol)、白桦脂酸(betulic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山芝麻酸甲酯( inethyl helicterate)、山芝麻宁酸甲酯(methylhclictcrilate)、山芝麻宁酸(helicterilic acid)及山芝麻酸内酯(helicactone)等。
使用禁忌
内服过量易致中毒,本品内服宜慎,中毒时有恶心、腹泻、头晕等反应。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配伍药方
①治外感痧气,阳黄疸,热疟:山芝麻、古羊藤根、两面针等分。共磨粉。每服一钱。开水送下,日服二、三次。(《广西药植图志》)
②治风湿痛:山芝麻根二两,黄酒四两。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毒蛇胶伤:山芝麻根二至三两。用酒煎饮;另搽擦患处。(《岭南草药志》)
④治肠炎腹泻:山芝麻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相关中药材推荐

北豆根 běi dòu gēn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天仙子 tiān xiān zǐ
解痉、止痛、安神、定喘。属安神药下分类的养心安神药。

剑花 jiàn huā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防风 fáng fēng
发表、祛风、除湿。属解表药下分类辛温解表药。

菊苣 jú jù
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紫苏叶 zǐ sū yè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高良姜 gāo liáng jiāng
温胃止呕,散寒止痛。属温里药。

荷叶 hé yè
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关黄柏 guān huáng bò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土荆芥 tǔ jīng jiè
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活血消肿。属杀虫止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