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芳藤

扶芳藤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扶芳藤
拼音拼读
fú fāng téng
药材别名
爬墙虎、千斤藤、金线风、九牛造、靠墙风、络石藤、滂藤、岩青藤、换骨筋、爬墙草、爬墙风
英文名称
wintercreeper
功效分类
祛风湿强筋骨药
药用部分
卫矛科卫矛属植物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nd.-Mazz.的带叶藤茎。
动植物形态
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匍匐或攀援,高约1.5米。枝上通常生长细根并具小瘤状突起。叶对生,广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状倒卵形,先端尖或短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细锯齿,质厚或稍带革质,上面叶脉稍突起,下面叶脉甚明显;叶柄短。聚伞花序腋生;萼片4;花瓣4,绿白色,近圆形;雄蕊4,着生于花盘边缘;子房上位,与花盘连生。蒴果球形。种子外被橘红色假种皮。花期6~7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
扶芳藤生于林缘、村边的树上或墙壁上或匍匐于石上。分布我国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华南各地。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药材性状
扶芳藤茎呈圆柱形,常有不定根,具纵皱纹,略弯曲,直径0.3~1厘米,灰褐色至棕褐色,有突起皮孔;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单叶对生,叶片薄革质,灰绿色或黄绿色,完整叶片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2~10厘米,宽1~6厘米,边缘有细锯齿,叶脉两面隆起,侧脉每边5~6条。聚伞花序;花4数。蒴果近球形。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性微温,味微苦。归肝经、脾经、肾经。
功效作用
益气血、补肝肾、舒筋活络。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临床应用
用量15~30克,煎服或浸酒服;外用适量,煎洗或捣敷。用治气血虚弱、腰肌劳损、风湿痹痛、跌打骨折、创伤出血。
药理研究
药理实验表明,扶芳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还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抗凝血作用。
化学成分
扶芳藤含卫矛醇;种子含前番茄红素和前-γ-胡萝卜素。
使用禁忌
孕妇忌服。
配伍药方
1.治腰肌劳损、关节酸痛:扶芳藤30克,大血藤15克,或加梵天花根15克。水煎,冲红糖、黄酒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小儿惊风:过墙风15克。捣绒兑淘米水服。(《贵州草药》)
3.治慢性腹泻或痢疾:扶芳藤30克,石血15克,白扁豆30克,红枣10枚。水煎服(《浙南本草新编》)
相关中药材推荐

北豆根 běi dòu gēn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天仙子 tiān xiān zǐ
解痉、止痛、安神、定喘。属安神药下分类的养心安神药。

剑花 jiàn huā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防风 fáng fēng
发表、祛风、除湿。属解表药下分类辛温解表药。

菊苣 jú jù
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紫苏叶 zǐ sū yè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高良姜 gāo liáng jiāng
温胃止呕,散寒止痛。属温里药。

荷叶 hé yè
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关黄柏 guān huáng bò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土荆芥 tǔ jīng jiè
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活血消肿。属杀虫止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