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蒙花

密蒙花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密蒙花
拼音拼读
mì méng huā
药材别名
老蒙花、水锦花、羊春条、黄饭花、蒙花珠、糯米花
英文名称
butterflybush flower
功效分类
清热泻火药
药用部分
马钱科植物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的花蕾及其花序。
动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小枝略有4棱,密被棕黄色绒毛。叶对生,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3厘米,全缘或有小齿,上面被细星状毛,下面密被灰白色至棕黄色星状毛。聚伞圆锥花序顶生,长5~12厘米,花序及花密被灰白色叉状分枝茸毛;花小,花萼钟形,4裂;花冠淡紫色至白色,略带黄色,筒状。长1~1.2厘米,直径2~3毫米,先端4裂;雄蕊4枚,着生于花冠筒中部,花丝极短;子房上位,2室,顶端被茸毛。蒴果卵形,2瓣裂,花萼、花冠宿存,种子多数,细小,具翅。花期2~4月,果期5~8月。
产地分布
生于山坡、丘陵地、河边、林边灌丛中。分布于西南、中南及陕西、甘肃。
采收加工
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药材性状
多为花蕾密聚的花序小分枝,呈不规则圆锥状,长1.5~3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密被茸毛。花蕾呈短棒状,上端略大,长0.3~0.1厘米,直径0.1~0.2厘米;花萼钟状,先端4齿裂;花冠筒状,与萼等长或稍长,先端4裂,裂片卵形;雄蕊4枚,着生在花冠管中部。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辛。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甘。归肝经。
功效作用
清热养肝泻火、明目退翳。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临床应用
用量3~9克,水煎服。用治目赤肿痛、多泪羞明、眼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药理研究
药理研究结果表明,密蒙花可降低小肠及皮肤毛细管的通透性,对细胞毒素有抑制作用;抗炎;解痉;利尿;促进胆汁分泌;缓解肠痉挛,促进胆汁分泌及胆道平滑肌松弛,其解痛效力为罂粟碱的75%,并有利尿作用。
化学成分
含密蒙花苷、醉鱼草苷、洋丁香酚苷、密蒙花苷A、密蒙花苷B等成分。
使用禁忌
目疾属阳虚内寒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目胞湿烂,浸淫多泪:密蒙花9克,白术6克,葳蕤15克。水煎服。(《本草汇言》)
②治眼翳障:密蒙花、黄柏根(洗,锉)各30克。上二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食后、临卧熟水下,或煎饧汤下。(《圣济总录》密蒙花丸)
③治一切目病,因积视久,专睛著视,有劳目睛,以致昏胀,肿痛不明者:密蒙花15克,甘菊花6克,麦门冬(去心)24克,当归身4.5克,玉竹12克。水煎服。(《本草汇言》)
④治肝虚,视力减退:密蒙花12克,枸杞12克,菊花12克,生地黄12克,楮实子12克,木瓜6克,秦皮6克。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3次。(《四川中药志》1982年)
⑤治百日咳:密蒙花兑米汤油、蜂蜜或糖蒸吃。也可将密蒙花塞入去盖去心之宝珠梨中加蜂蜜蒸吃。(《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夜盲:密蒙花15克,青葙子15克,草决明12克。各为细末,放猪肝内煮热后焙干,加车前子、乌贼骨、夜明砂各9克。共为细末,早晚各服9克,开水送服,连服3剂。(《甘肃中医验方集锦》)
相关中药材推荐

北豆根 běi dòu gēn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天仙子 tiān xiān zǐ
解痉、止痛、安神、定喘。属安神药下分类的养心安神药。

剑花 jiàn huā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防风 fáng fēng
发表、祛风、除湿。属解表药下分类辛温解表药。

菊苣 jú jù
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紫苏叶 zǐ sū yè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高良姜 gāo liáng jiāng
温胃止呕,散寒止痛。属温里药。

荷叶 hé yè
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关黄柏 guān huáng bò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土荆芥 tǔ jīng jiè
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活血消肿。属杀虫止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