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胆草
鱼胆草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鱼胆草
拼音拼读
yú dǎn cǎo
药材别名
金盆、青鱼胆草、水灵芝、水黄连
英文名称
Fish gall grass
功效分类
清热泻火药
药用部分
为龙胆科獐牙菜属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 Franch.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根纤细,呈明显黄色。茎直立,四棱形,棱上具狭翅,基部多分枝。单叶对生,基生叶及下部叶具柄,上部叶近于无柄;叶片条形、条状披针形至条状椭圆形,长1~5厘米,宽1~5毫米,先端渐尖或稍钝,边缘全缘略反卷,两面均为绿色。圆锥状复伞形花序,长达36厘米,稀为聚伞花序,花梗纤细;花萼4片,线状披针形;花蓝色或淡紫色,具蓝紫色脉纹;花瓣4裂,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花瓣内侧基部有2个腺体,腺体沟状,具长毛状流苏;雄蕊4,着生于花冠基部;子房狭椭圆形,无柄,花柱短,不明显,柱头2裂口蒴果椭圆形。花、果期9~11月。
产地分布
生于海拔900~1200米的混交林下、河边、潮湿地。分布于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6~9月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鱼胆草呈黄绿色。根纤细少分枝,根茎略呈圆柱形。茎纤细圆形略呈四棱形,多分枝,尤以基部为多,光滑无毛。单叶对生,近无柄;多皱缩。完整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4厘米,宽1~3毫米,先端尖,全缘,略反卷。有时可见残留花序或花。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
性凉,味苦。归肺经、肝经、胆经。
功效作用
清热泻火,解毒利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临床应用
煎汤内服,用量3~9克,或研末冲服。外用适量,捣敷。主治急性结膜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胆囊炎,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泌尿道感染、湿热黄疸,肺热咳嗽,带状疱疹,疥癣疮毒。
药理研究
鱼胆草煎剂对白色葡萄球菌、鲍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志贺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不凝集弧菌等有抑制作用,临床治疗菌痢有明显疗效。鱼胆草用95%乙醇提取物给小鼠灌服,对四氯化碳(CCI₄)所致小鼠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明显降低,从中分得之熊果酸能明显降低CCl₄所致小鼠ALT升高,表明其是保肝有效成分之一。
化学成分
鱼胆草主含黄酮类,环烯醚萜类、三萜类化合物等,以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熊果酸、齐墩果酸为其代表成分。
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
配伍药方
1.治肺炎:鱼胆草10克,栀子12克,黄芩9克,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2.治带状疱疹:水黄连适量,捣烂,搽患处。(《湖北中草药志》)
3.治头痛,胃痛:鱼胆草研粉。日服3次,每次0.3~1克,温开水送服。 (《湖北中草药志》)
相关中药材推荐
荠苨 jì nǐ
润燥化痰、清热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千金子 qiān jīn zi
逐水消肿、破血消癥。属泻下药下分类的峻下逐水药。
金礞石 jīn méng shí
坠痰下气、平肝镇惊。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重镇安神药。
燕窝 yàn wō
养阴润燥、益气补中。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土荆皮 tǔ jīng pí
杀虫、止痒。属杀虫止痒药。
葱子 cōng zi
温肾,明目,解毒。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小通草 xiǎo tōng cǎo
清热、利尿、下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马钱子 mǎ qián zǐ
清肺利咽、止血。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疗伤药。
益母草 yì mǔ cǎo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属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
瓜蒌 guā lóu
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